建设单位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经过了50年代以建设单位为主的甲、乙、丙三方制,60年代以施工单位为主的大包干制,70年代以部门和地方行政领导为主的指挥部制的各个不同阶段。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工程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这种“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已无法与国际接轨。

加强工程建设的现代化,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措施,也是研究和学习国际上工程项目管理先进经验的产物。

建设行业企业不同于一般的金融、商贸、制造等企业,它具有资金投入大、工程覆盖面广,项目运作复杂等行业特征,并且受到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消费者的需求逐渐趋向理性化等因素影响。由于受到以上环境因素的影响,建设行业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快速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如何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如何控制成本增加收益?

如何把握进度按期完工?

如何加强沟通组织协调?

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为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决策水平、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企业的服务时间、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有助于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加强技术创新、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成为工程建设竞争和项目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没有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就谈不上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尤其如此。


1.以往的缺陷

单一模式应用,缺少能解决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

目前市场上许多项目管理软件一般都是解决项目管理某一方面内容,如计划控制软件P3、Project等解决的是项目计划编制优化与控制;概预算或工程量清单软件是单一解决的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众所周知,项目管理需要解决的是费用、进度、质量这既统一又矛盾的三大目标的统一优化和协调,同时也需要解决人力、物料、设备等各种资源的平衡和优化。单一方面的应用模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同时单一应用模式导致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很难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从而导致项目整体目标很难实现。因此项目管理走综合管理是必由之路。


单一项目级应用,缺少企业级的多项目协同工作应用

传统项目管理软件主要致力于单一项目部内部的管理,未考虑到企业需要同时对多个项目协同管理(如人力资源、设备的统一调度、多项目的优先级组合管理),也未考虑到项目之间信息的交流(项目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高层使用的辅助决策功能欠缺

传统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着手解决对业务操作层的管理、部分工作的简化和原始数据的记录,缺乏数据的挖掘和加工功能;缺乏对管理层、决策层的有效和有益的信息支持,即管理层、决策层往往和操作层一样陷入了日常工作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之中,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从而不能有效地利用软件来进行管理和决策。

没有知识管理

传统项目管理软件未考虑到企业知识管理的需求,即在项目管理的咨询工作过程中,必然要用的以往的工作经验、教训和知识,作为项目管理咨询企业,需要将企业咨询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积累起来,为今后更好开展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帮助,避免企业的“失忆”。企业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应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将企业在各个项目上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通过数据保存并积累起来,通过信息系统的搜索和发布,为需要者提供知识服务;同时在信息系统中建立知识社区,共享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协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创造企业知识,而以往的项目管理软件均没有知识管理内容。


2.业界的要求

目标可控、结构灵活

现代工程项目的实施已朝着“全面详细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及时反馈更新、严密跟踪对比”的模式进行。软件不仅应当能够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还应当对项目部当前可调配的各项资源包括各种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比较、预测和调控,并提醒用户在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基础上对工程计划进行调整,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多变,管理的思想和方式各不相同,需要项目管理软件必须结构灵活、开放,以适应多种工程建设情况。企业需要同时管理多个工程项目的工作,由于项目人员工作流动性大、地域上又比较分散,需要项目管理软件按照集团化的运作、集约化的发展、精细化的管理方向规划信息系统应用。

多项目的企业级应用,达到企业知识管理目的

目前项目化运作已经渗及各个领域内,有人甚至提出“一切皆项目”,这些在项目型公司如IT公司、设计院、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等组织内,正得到研究和实践;另一方面,一个大项目内的子项目或一个组织内的项目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必须把这些项目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考虑,因此,从项目管理思想的研究来看,一组项目的项目管理和一个组织内所有项目的项目管理正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项目管理软件正逐步向企业级项目管理或ProgramManagement发展,软件功能包括企业级数据库、广域网使用环境、多并发用户以及可使用多级数据(如企业级和项目级)结构等,组件包括项目管理、分析工具、知识管理、数据采集模块、基于WEB的交互组件等。多项目管理思想的出现,项目的战略组合、优先级选定等项目投资组合管理也日益得到重视。

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不仅要为企业带来管理创新和效益提升,同时要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无形资产。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将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经验积累起来,为企业未来的工作实践提供知识支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图文并茂,操作方便

软件对于工程项目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项目进展的过程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通过图形及报表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现状,分析工程进度的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并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软件提供的信息,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或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

由于施工现场具有情况的多变性、内容的复杂性,项目管理工程师的工作强度大。需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完成一些事务性、计算性的繁琐工作,以便于腾出宝贵时间用于分析工作。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有许多工作流程,软件应遵循这些工作流程。工作中发生的文档软件应分类存放。项目管理工作的流动性强,现场环境变化大,软件必须提供强适应性,以满足各种工作环境的需要。

由于建筑企业的普遍情况是除技术、经营部门人员(主要是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高外,其它部门人员(机械、材料、生产等)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很低,相当一部分人员就没有摸过计算机,因此,项目管理软件产品的操作一定要方便易学,界面友好。


解决方案:

以P9为基础构建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辽宁云通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P9工程建设企业项目管理系统针对建设企业管理特点进行开发,通过大量细致、系统的研究,以及在多家建设企业的实践和应用,创立了适应建设理行业需求的项目管理模型,为建设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合同支付等方面的管理、监控和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P9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荟萃了10年来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的经验与应用实践及最新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思想,它用最新的IT技术将现代项目管理思想演绎为可操作步骤,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建设各方实现高水平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资料管理、会议协调……,一切都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这是为工程建设管理行业设计的企业级/项目级的工程项目管理新工具、好工具。

P9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在总体规划中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采用进度多级协同与CPM技术进行进度计算;采用EVMS(赢得值)技术建立成本预算评测基准;采用PDCA闭环管理进行工作驱动;采用目标管理技术,设立各种(进度、成本预算、质量等)考核基准,建立项目与企业的动态控制体系与评测方法等。

在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特点,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标准开发,紧密配合中国项目管理相关文件并执行。使用本软件能帮助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项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过程,实现在项目管理工作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及工程项目管理数据的快速处理,并且更快更好地满足多种报表的需求,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辅助生产决策。